——赣剧《青山作证》成功的背后
2016-07-28 09:16 编辑:王东 来源:中国江西网 我要评论本报记者 钟海华
7月20日、21日,北京长安大戏院内,由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举办的2016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正在进行。我省今年唯一一台参演剧目——大型原创现代赣剧《青山作证》连演两场,赢得观众和文艺评论界的高度评价。这是由基层院团创排的赣剧第一次登上长安大戏院的舞台,其艺术成就无需多言,但更令记者感兴趣的则是该剧的创排方式——鹰潭、乐平两地打破地域局限、整合文艺资源,携手合作、共同打造艺术精品。这种创新性的做法,为地方文艺的繁荣,尤其是基层院团的发展展示了一条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路径。
整合的力量——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姜朝皋,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张怀群……鹰潭有着一批优秀的“剧人”,但鹰潭却没有一个专业的剧团。
乐平,素有“赣剧之乡”美誉,有着悠久的赣剧历史、深厚的赣剧文化底蕴和专业的赣剧演出团队,但却一直苦于没有优秀的戏剧创作人才、组织运作人才和优秀剧目。这几乎是基层院团的普遍短板。
当鹰潭的创作团队带着剧目来到乐平时,乐平市赣剧团的成员们喜出望外。双方携手自然一拍即合,水到渠成。
《青山作证》由鹰潭市委宣传部、鹰潭市文广新局和乐平市委宣传部、乐平市文广新局合作创排。鹰潭负责编剧、舞美以及整个项目的组织运营等所有幕后工作,乐平则主要负责演出的台前工作。双方的这种合作模式打破了地域局限,有效整合了资源,达到了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目的。
对于这次完美的“联姻”,姜朝皋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从此,《青山作证》既有了父母的关心,又有了岳父母的关心。”
长安大戏院的演出结束后,乐平市赣剧团从团长到成员都动情地对编剧姜朝皋说:“姜老师,如果没有《青山作证》,乐平市赣剧团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进入长安大戏院的。感谢你们为剧团留下了一部精品力作。”其实,对于鹰潭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这种方式既有效节约了成本,又避开了没有稳定的演出队伍这一短板。
这种跨地域的合作,在我省艺术创作史上是不多见的。姜朝皋告诉记者,很多小地市或者小院团,由于自身条件所限,不具备独立完成一部高水平作品的能力。这种合作方式,则有效改变了一地或一团单打独斗的局面,有效整合了各自优势资源,无疑更容易打造出艺术精品,这无论是对于赣剧艺术的振兴,还是对于地方文艺,尤其是小地市文艺繁荣,都是一次具有积极意义的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