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瓷板画的工艺和章法美
瓷板画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真正出现的时期在明代的中期。那么从清代中期开始,瓷板画走向了繁荣兴盛。瓷画艺人开始把纸上娟上的中国画绘制到瓷器上面,这种材质的转变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所以说中国画的发展推动着瓷板画的发展。两者相比,中国画材质简单,方便携带,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资金,所以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快达到成熟鼎盛。后来,瓷板画借鉴中国画的章法。用国画的构图,审美,使画面有国画的美感。后来慢慢演变出了具有装饰效果的瓷板画。
中国画中的“六法”也可以运用到瓷板画的创作中,艺术是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体现美的一种自然表达。“气韵生动”指的是把所要表达对象的精神生动的表现出来,使作品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把对象的内心世界、性格表现出来。“骨法用笔”在用笔上要有力度,要体现骨架、骨势、骨质、骨力。“应物象形”指的是造型要以物体的真实性为依据,要正确的、有感受的表现出艺术形象。在中国画中对形的要求是极高的,既要有具体的,也要有抽象的。抽象中又必须有真实的事物,不仅仅要以形写形,以色写色,还要在求形中体现具有历史的积淀和主观客观的相辅相成中的韵意。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脱离物象独立存在。“随类赋彩”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在色彩的表达上既要体现形象也要注重色彩的表现。经营位置,就是我们所说的构图、章法。“传移模写”是指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通过学习临摹别人好的作品,提升自己的绘画技能。这“六法”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从中国画技法中取得好的精华,运用到瓷板画的创作中,把瓷板画这个画种继续发扬壮大下去。
二、瓷板画的材质
瓷板画的独特材质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形成了特殊的效果视觉美。它的颜料材质也大多是矿物质颜色,本身瓷板的材质也有独特的内在美,所以在瓷板画艺术上比其他的艺术又有很多差别很多优势。它既能表现中国画中的水墨特点,也能表现西方油画的厚重,还有水彩画中的灵活。可以把其它绘画种类材质的特性运用到瓷上绘画中来表现。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运用,要把瓷板画的精神理解透,把特殊的方法结合起来,具有统一又独立的特殊性,体现有趣味有意思的艺术形式。
瓷板画的釉面具有其他材料不同的光泽美,像小孩的肌肤,摸起来非常的润泽光滑。烧制出来的光滑釉面,又有很多不同的颜色,可以说这个画种是自然的美的体现,可以说包含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在里面。有些釉面在烧制的过程中会产生流动性,这种特殊的肌理效果必须在经过高温之后才会体现出来的。这就体现了瓷板画材质的不同。
还有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青花是釉下彩的代表,也是大部分人所了解的。青花的料色是灰色的,经过高温烧制,面上施釉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青色。青花料画出来的画面就像我们传统的中国画,有笔墨浓淡之分。釉上彩就是在素瓷板上施过釉之后经行创作的作品。这种材质使瓷板性能稳定,可以随意进行改动,并且画面可以绘制成中国传统工笔重彩技法,或者是具有油画的技法。颜色艳丽,画面稳定。
三、瓷板画工艺中审美的发展
工艺美术指的是美化生活的用品。它是物质生产与美的结合,主要是实用为主,并且带有审美的特性。通俗的说就是使拥有它的人去欣赏它的美,而制作者虽然也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是主要表达自己的审美。通过别人的审美,取悦别人的审美来产生的物品。而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瓷板画这种工艺美术也并不只是仅仅为了取悦购买者。它可以和其他传统画种一样,画家主要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审美上体现自己的风格、情操。
四、瓷板画工艺的使用价值
瓷板画具有雅俗共赏的特性并且具有供给人们欣赏提高赏玩性的优势。在材料上它耐久、耐热、有助于保存、不容易损坏,并且可以被放在室内当做理想的装饰物。在平时的生活中,它可以被作为物件来经行装饰摆设,也可以被当做平面的装饰画,或者可以粘贴在墙上作为壁画进行观赏,达到供给人们提高审美,陶冶情操的作用。
总之,瓷板画艺术是一个独立的又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既借鉴中国画中的传统笔墨,也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以后的瓷板画发展中,更应该借鉴好的形式,把更多综合性的东西运用到瓷板画中表现瓷板画工艺的特殊性。